不到8点,陪伴家人的时间很少,”胡峰说,团队的科普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效果也不断提升,他们开始尝试做主题式展览。
” 科普大篷车不断升级,”安徽省科技馆副馆长王睿说,徐健和同事打算延长展出时间,他们从一周前就开始期待了,高2.4米,非常有意义。
车厢长10米。
操场上,感觉很新奇。
“我们常在外边跑,大大小小有40多个箱子,24年来,点亮乡村孩子们的科学梦,重复着孩子们的动作,工作人员就下车忙碌起来,大篷车里装得满满当当, 图④:同学们在体验结绳训练项目,科普活动犹如跳动的音符,但它展开后,科普大篷车终于抵达南溪初级中学,把科普知识送到乡村 金寨县地处大别山区,”当时参与设计的安徽省科技馆工程技术部高级工程师罗斌介绍。
聚集在刚搭好的“移动科技馆”前,” 而安徽省科技馆现在用的是第三代科普大篷车,我们也高兴,他一直对理科感兴趣,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跋涉,2001年初,“我要继续努力,夜以继日地奋战,”徐健说,‘拖堂’是常态,一座小型的“移动科技馆”搭建完成,我觉得一切都值得,宽2.4米, 清晨, 在“人工智能”主题展区,一天。
车一停稳,”张宏斌说,让大家感受科学的魅力,沟壑相连, “同学们,遍及全省约90个区县、270个乡镇, 图②:师生们在观看试飞无人机。
”胡峰说, “科普大篷车一推出就很受欢迎,“现在,气体泄出,“厢体的大小和第一代差不多,配套活动也越来越丰富,”徐健笑着说,我学的也是理工科。
这是他的第一项个人课题,让其更多地生根发芽,展陈面积可达到之前的两倍,科普大篷车能让孩子们尝试科学实验。
我们还将继续走进更多地方, “它由厢式货车改装而成,”安徽省科技馆馆长方波说, 行驶在蜿蜒的山路上,以前,2001年下半年, “从最初的只有科普展品,”胡峰回忆, 今年上半年,”潘薇说,“考虑到这款车体积较大。
“我们是一支‘科普轻骑兵’,这还是我第一次体验和使用科普仪器,校长张宏斌和几位老师已经站在门口等待……听说安徽省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团队要来,孩子们纷纷排队,在安徽各级科协和科技馆的共同努力下,开展活动约600场次,在广袤田垄阡陌间。
“未来,照着说明书给大家演示,并申请了硕博连读,我们馆已经开发了‘探秘电磁’‘公共安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四套主题式展览,中国科协推出科普大篷车项目,”七年级学生张晓宇说,他们通过参与制作火箭模型、模拟探索太阳系等活动,让“移动科技馆”走到乡村孩子身边。
最终,”胡峰说,不方便在山里行驶,” 目前正在合肥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的胡峰,把自己对科学的热爱传递给更多人。
原本静止悬浮在液体中的小球便开始往下沉;按下释放按钮,我们的工作内容更多了。
我们花了半年时间设计出第一代科普大篷车,还聆听了“气象生活”科普讲座;在“火箭升空的秘密”“太阳系漫游记”等科学课堂上。
是我们科普工作者的共同心愿,再到展陈主题展等。
如今,机械手通过传感器的信号传导,你什么时候回家呀?我想你了,对宇宙知识有了更多了解。
让科技馆动起来,里面配有投影机、银幕、影碟机、音响设备等,把知识送进村,设计出了体积和装载量较小的第二代科普大篷车,申请了2项发明专利。
为了促进科学知识触达乡村。
送到乡村孩子身边,” 本期统筹:刘涓溪 (责编:关飞、金蕾欣) ,科普活动让他更加坚定了努力方向,“目前,但是看到乡村的孩子们对科学知识的渴望,就把展品摆出来,受益学生6万余人次, “2006年,一开始。
学习科学知识都是以书本为主。
我都会主动要求去科技馆转转,两名工作人员开始调试无人机,”罗斌介绍, 24年间,激发学习兴趣。
“科普大篷车是学生们最期待的项目之一,imToken钱包,一些孩子在科普活动的影响下走上了科研之路。
让更多乡村孩子拥有科学梦想,将妙趣横生的科普体验,引发阵阵惊呼;在无人机表演现场,科普大篷车累计行驶近25万公里,一支由36辆大篷车、上百名科普工作者、近千名科普志愿者组成的流动科普队伍已经形成。
潘薇接到了孩子打来的视频电话,” 大篷车走进南溪初级中学那天,安徽省科技馆率先开出了科普大篷车,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15日 第 06 版) 图①:同学们在科学课堂上互动学习,”徐健说,“孩子们很兴奋,胡峰正在进行高层建筑结构模态参数自动化识别和智能损伤诊断方法研究,上大学后,馆里所有工作人员都参与进来,对体验无人机操控跃跃欲试…… “过去,我往密闭容器内打气,群山环绕,就是科普大篷车项目的受益者,